经济衰退期,哪些行业最能抗?

时间:2022-10-07 18:57 来源:网络   阅读量:16929   

经济衰退期,哪些行业最能抗?

2022年将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但全球经济前景更加黯淡。

9月全球多国央行同步加息应对通胀,通胀可能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危机。

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未雨绸缪:在实体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哪些行业还能保持业绩和股价增长?

前车之鉴,后车之鉴。长期经济衰退最典型的案例无疑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特别是中国和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一些经济发展道路,老龄化等。,因为山河不同,风月同天。所以日本真的可以让我们借鉴行业未来的发展。

01繁荣与萧条。

自1971年尼克松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并推广浮动汇率制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随着美元的持续走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开始出现。到1984年,国际油价下跌,这一数字扩大到1125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遭受了一次小小的挫折,自那以后,日本的贸易连续几年蓬勃发展。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日货”充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很多美国人惊呼,“日本时代来了”。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五大经济大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齐聚纽约酒店,正式达成协议,共同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汇率贬值,以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历史上称之为“广场协议”。

此后,国际汇率剧烈波动。仅仅一年时间,美元兑日元从240暴跌至120,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遭受了大面积损失。为规避风险,大量资金进入日本市场。

与此同时,为了补贴受日元升值冲击的出口行业,日本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逐渐泛滥,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疯狂升值。

短短5年,日本住宅用地增长近1.5倍,商业用地飙升近4倍。

渐渐的,日本的实体经济被慢慢摧毁,国内整体消费水平降低,几乎所有人的钱都被楼市牢牢套牢。

但楼市的黑洞似乎永远无法填补。当时的日本经济就像一栋没有地基的房子,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1989年12月,三重野康成为日本银行行长。他认为,打工仔一辈子买不起房的社会是畸形的,要紧缩财政,抑制地价。

仅仅一周后,日本央行就开始大幅加息,进行大力的金融整顿,并主动戳破经济泡沫。

在此期间,日本社会经历了财务省抑制土地投资和地价税,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在1991年开始下跌。到1992年7月,下降了14.7%。

于是,日本房地产开始了长达30年的熊市。日经指数连续30个月下跌,日均成交量下跌89%,市值损失56%。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谷超明的计算,1989年后资产价格暴跌,日本至少损失了1500万亿日元的财富。由此产生的缺口使得许多家庭和企业至少要偿还15年的净债务。

这一次资产负债表衰退,反过来又把相当于GDP 20%的需求一扫而空,彻底把日本拖入了萧条的泥潭。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下降和失业率的急剧上升,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紧缩,甚至提前还贷。这和最近国内出现的提前还房贷现象类似。

但如果需求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传导到实体企业,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导致经济长期通缩。

人们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

但即使在过去的30年里,真正优秀的日本企业也积极调整应对挑战,成功跨越牛熊市的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02穿越牛兄

本世纪以来,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人们对日本的了解似乎只有动漫、旅游和纠纷。对其经济结构和发展的研究几乎还停留在总结泡沫破灭的教训上。

当时日本央行连续加息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做法,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明智的。短痛不如长痛。

这些年来,虽然从表面上看,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但其内在质量确实有了很大提高。

过去十几年,在GDP总量增长2%~2.5%左右的情况下,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利润中的份额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水平,反映出日本企业技术壁垒高,议价能力强。

粗略来看,截至2021年,日本近二十年来增长最强劲的行业是廉价零售、医药制造、互联网行业和精密制造。

分开来看。

零售包括服装、药品、食品等。自从房地产泡沫被挤出后,日本市场的商品不再讲究高价和噱头,开始走质优价廉的路线。同时,那些买不起房的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高,生活幸福感更高。

比如优衣库。可以说是日本的经济崩溃让优衣库获得了成功,挤掉了成衣的利润,原本一万多日元的毛衣价格降到了一千日元。

过去30年,日本人均消费变化不大。考虑到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上水平是在下降的。

医药制造是老龄化社会的绝对需求,而最近二十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药物的发展,攻克了很多之前的疑难杂症,并持续为这个行业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毛利。

事实上,医药行业的整体长期繁荣可以在许多老龄化国家得到体现。

同时,在大环境下,从1990年到2021年,日本在预算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从13.3万亿日元上升到129.6万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0.5%到23.2%,其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比例大幅上升。

比如在过去的30年里,健康医疗产业和老龄相关产业全面崛起。在整个修复泡沫经济的过程中,颇有点浴火重生的意味。

这个经验值得借鉴。

其实互联网也是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本身就是一个成长中的产业。

至于最值得关注的精密制造业,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端制造”。

这是日本的强项。有很多隐形冠军把一项技术或者一个部件做到了世界第一,这就是所谓的“极限工匠精神”的很好体现。

虽然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日本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已经被中国、韩国等市场取代,这不仅让人怀疑其创新能力。

但事实上,日本的很多科技巨头,都是实体企业,在这几年的经济衰退中崛起。

比如,松下从传统消费电子转向汽车电子和家用能源;夏普转向机器人和医疗;索尼转向高精度相机,等等。

大致有四个关键领域。

汽车工业。

尽快,近年来全球份额有所下降,但时间轴拉长,日本汽车工业依然强劲。

2021年,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汽车企业有6家,其中丰田、本田和日产的营业收入高于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更何况除了汽车制造,还有汽车相关产业。如汽车玻璃、汽车金属材料、汽车电子等相关行业,两者之和在工业领域占50%以上。汽车及相关产业为日本劳动力提供了至少10%的就业岗位,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对日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机器人行业。

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端的工业机器人,大部分市场都被日本公司控制,这是美国人比不上的。

日本机器人产业起步于1969年,川崎重工研发的第一台机器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35.8亿美元,其中日本占50.2%,电子元件安装机器人领域占70%。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在过去10年中,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增加了两倍,每年新增需求的45%由日本供应。中国和韩国的市场份额分别只有12%和7%。

目前,世界十大机器人公司中有七家是日本公司。仅在最近火热的减速机领域,全球50%以上的份额都掌握在日本哈默纳科手中。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比如焊接领域,有神户制钢、大别制钢、松下焊接系统、发那科、安川电机、川崎重工、不二周助;在涂装领域,有川崎重工、法纳克、安川电机等。

新材料产业。

90年代末,日本开始全力研发新材料。目前世界主要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制造的。

在用于生产半导体芯片的19种材料中,日本的14种占全球供应量的50%以上。以硅片为例。全球前五大公司中,有两家是日本公司,占全球的49%。

工业机床。

日本的机床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数控机床获得国际认可,成为出口产业。日本约有200家机床企业,其中世界前10强有6家,员工2.4万人。主要在加工中心和高端数控领域有竞争力。

随着近年来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机床的海外订单比例不断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30%增加到2020年的70%。

这几年,在本轮加息之前,全世界都在放钱,本质上是用负债来刺激经济。日本放出的水基本上流入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和RD环节。

简而言之,附着在日本债务上的资产就是“技术能力”,最终形成世界一流的技术体系。

变老。

不得不说,尽管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但日本在新经济中的缺位也不容忽视。

比如新能源汽车。

日本是世界电动汽车领域较早的领导者之一,但最终选择了混合动力技术。

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动车搭载的动力电池存在后期回收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日本油气储量匮乏,海岸线世界第七长,不仅倒逼国内发展氢燃料技术,也为廉价的绿色氢生产和海运提供了便利。

目前日本的氢技术可以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但最大的问题是,日本一头扎进了氢能源汽车,中国和美国却没有跟进。

但要发展氢能,需要世界各国在从生产、运输、应用到消费的每一个链条上进行合作,构建新能源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和美国的加入。

没有中美加入,日本只能自己玩。但是日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5岁以上,人们的整体心态已经过了尝试生鲜消费的强度。这样的市场无法支撑氢能的发展。

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

去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其中日本公司90家: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发那科…

都是存在几十年的老企业,没有一家是新公司。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20年,美股总市值前30名上市公司的平均年龄从88岁下降到44岁;另一方面,日本从56升至66。

而且营收排名前十的日企几乎都和汽车行业有关。

总的来说,日本是一个专一的民族,战术研究很深,但战略眼光很弱,看不清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日本因为辉煌的过去,在很多领域积累了不错的技术优势,但是却失去了引领未来技术,尤其是技术驱动的产业的机会。

显然,未来不属于“老人”。

结尾部分

巴菲特说他最大的成功是他出生在美国。

可见国运真的很重要。

所以同时投资a股和美股的人,最初的逻辑是相信未来,双向押注。尽管博弈不断,但地球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着人类最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信念从未改变。

就像人体每天的新陈代谢一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经济、国际环境和生态环境都有自我净化和重建的自我调节机制来应对危机。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抑郁的时候保持乐观,在兴奋的时候保持警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醉言